殡仪服务项目
在线联系中国殡葬文化是传统还是“糟粕”
殡葬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史的一部分,其中蕴含着许多儒家、道家、佛家的宗教思想,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,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入殓仪式也将逐渐消失,与其说是消失,不如说是人类意识到传统丧葬的弊端,采用了更加现代化或者更加环保的方式代替了丧葬文化。
一、入殓仪式,皆有丧失
对殡葬文化大大小小的理解,都蕴含着天上人间,不同的生存法则,从传统的殡葬文化中看,分为大殓和小殓,后来随着火葬的推行,传统葬礼才开始淡出中国人的视野。
入殓仪式可以分为小殓和大殓,其背后有着笼统的丧葬仪式,每一步都要按照传统规矩来,逝者的衣服是在生前准备的,在现在看来在生者之前准备丧服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,但是我国自古就有闰三月做丧服的习俗,老人也自然能够理解。
丧服也是在逝者寿限将至的时候提前穿着的,因为死者死后身体会变硬,不容易穿衣,民间传统思想还认为,如果丧服在死后在穿,死者是裸体到阴间的,这样下去会不体面,也会引起别人嘲笑,所以入殓仪式都是在逝者之前穿着的。
入殓仪式可以看做是生者对于死者的一种祝福方式,所做的都是想要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上更加优质的生活,不在为世俗的烦恼所影响,这些思想也都来源于我国的"百善孝为先",不管丧葬文化怎么改变,这种本质性的东西是永远都会存在的。
民间自古就有闰月做寿衣的讲究,并认为闰月是为老人祈福增寿。这种丧葬文化随着火葬的发展,也逐渐被舍弃,与其说是舍弃,"用不上"这个词更加准确。
之前寿衣主要就是棉裤、棉长袍,所有的衣物都要是棉质的,寿鞋也要在鞋底绣出莲花图案,表示脚蹬莲台,来表示"修成正果",各种繁琐又不可缺少的葬礼,每一步都带着生者对死者的缅怀。
二、感受渐行渐远的丧葬文化
中国的殡葬文化逐渐渐行渐远是有原因的,它被其他现代葬礼替代,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,但是在这种"便捷"的葬礼文化中,中国曾经浓厚的参与感就被减弱,也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一种疏远。
在山东等地区,出殡也叫"发丧",在出殡的当天丧主的大门要摆一张桌子,专门来接待吊丧者,亲友们也会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,决定随多少礼金,一般的亲戚朋友大多是送纸钱或者少量现今,来表达自己对逝者的哀思。
逝者的灵柩要放在堂屋里,门口挂竹帘,还要建立一个灵棚,桌子上供奉着食物和水果,点燃香烛外,要将死者的牌位放在正中间,如果是男性牌位上要写上"先考xxx大人之灵位",如果逝者是女性,牌位上要写"先妣xxx孺人老太君之灵位"。
两边的人要按照辈分进行下跪,陪着吊孝的客人可要行叩头礼,这也就是之前经常说的"跪灵棚",由司仪引领向逝者叩头,也叫"九叩礼"。
亲人行完礼之后,负责主持的司仪会向屋内守灵的人喊"谢客",然后守灵的儿子要出来行叩头礼,表示对来者的尊敬,如果是女人的话一般不用出来,也不用出来还礼,这也是受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的影响,所以男性才能出来表示感谢。
这样的葬礼习俗,现在估计只有农村还留有这样的丧葬传统,生活在城市中的人,偏向的都是墓地,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,没有房屋来准备这样的仪式,城市中的治安管理也不允许这样的礼仪来影响别人的生活。
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,要不就是把死者的牌位送到墓地进行安放,要不就是回到农村之后在举办传统的葬礼。
三、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
中国的殡葬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宗族范围内进行的,丧礼的规定也因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各有不同,展现的就是"生者富贵,死极殊荣"的追求,而逐渐消逝的中国入殓仪式,到底是文化糟粕,还是文化精华?
其实早从汉代开始,丧葬文化就已经开始慢慢地流失,繁琐的礼节被人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替代,毕竟生者还是需要往前看,不能永远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,对于厚葬自然也不会感兴趣,简约的丧葬文化更让人接受。
现代的丧葬文化,人们的思想早就从封建思想中跳脱出来,从"灵魂不灭"到"精神永存",不再局限于古人对死亡的认识。人在社会发展当中,已经逐渐认清楚死亡的现象,只不过是一个生命的结束,每个人都会迎来这样的一天,对于死亡这件事情也都采取比较客观的一种方式。
虽然死亡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事情,所以人们的侧重点也已经从生命结束转变为文化财富的富足,人死后不过是一堆灰烬,而现代人更加注重人死后留下来的文化财富,逝者生前能够为后代留下来什么有意义的东西,这更是现代人所注重的。
现在的丧葬文化更加偏向于环保,包括了丧葬服务的专业化、现代化,绝望变成对未来的希望,是人们对于传统丧葬文化的重大改变,转变的思想、改变的传统,都是对死者的尊重。
现代人与古代人对于丧葬文化的侧重点不同,导致了古代丧葬文化渐行渐远,这种丧葬文化不是消失,而是跟随时代的进步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已。
虽然中华民族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很多传统,有些习俗也早就已经传承了上千年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传统文化中也分优质和"劣质",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抵御时间的冲刷,而"劣质"的传统文化却会被时代渐渐遗忘。
所以在丧葬文化面前,只不过是"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",留下的更多是传统殡葬文化中的精神。